有灵气,身上自然会体现出这种精神之气,但要全体员工都具有这种精神之气就不那么容易了,所以吴萍处处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要具备这种精神之气,而且把它作为培训员工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考核目标。
正因为吴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极其到位,所以高官们都喜欢到燕京酒家来吃饭应酬,而且互相介绍,人是越来越多。有时有个别的军官会对服务员耍态度发脾气,服务员就会牢记店里服务至上的宗旨,以笑脸相迎加以化解,此时更高的高官则会对这些军官进行批评和教育,被批评和教育者则往往默不作声,低头认错。
十月的一天晚上,秋高气爽,余辉撒满了天际,世间万物都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,人们都迈着轻捷的步伐穿梭在大街小巷。
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,人长得英俊潇洒,但满脸愁容来到了燕京酒家,一个人要了一壶酒,几个菜,心事重重地坐在那里喝闷酒。吴萍知道他有很大的心事,但与他素昧平生,不能马上去问他有什么心事,即使问了他也不可能说。吴萍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,他也似乎感觉到了吴萍对他的关注,但还是自管自地在那里喝酒。吴萍看他喝得差不多了,就泡了一杯绿茶,亲自递到他面前让他醒酒,那人只是感激地说了声:“谢谢!”就再也不说话了。
这个人一连几天都是如此,吴萍也一连几天关注他,给他泡绿茶。第四天,这人显然是为吴萍小小的关心细节所感动,正所谓是无声胜有声,他看着吴萍清澈见底地双眸,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女子,终于邀请她坐了下来。吴萍亲切地对他说:“几天来我一直看你忧心忡忡,满腹的心事,如果你信任我,是否能告诉我呢?或许我还可以帮上你的。”
沉默了片刻,那人便细细地向吴萍道来:“我是某区公安局的副局长,叫韩明,前一段时期由我负责,我们破获了一起经济案子,案犯的家属托人来求情要求从轻发落,我说这是公事,不能徇私情的,把来人打发走了,想不到前几天有人发话给我,说什么捞了好处怎么不办事,还不从轻处理?我回去一说,老婆才告诉我前几天确实有人送来五万块钱,说是问我借的,老婆也大意了没有及时告诉我,现在事情弄麻烦了,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。这几天我就在为此事烦恼哦。”
听到这里,吴萍就急了。“这正是当局者迷啊,你现在应该赶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时地告诉组织上,根据你的一贯表现,我相信组织上会相信你的。现在案犯的家属也在等处理的结果,如果他们认为没有从轻处理,他们真的会告你的,到时候,你确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。快,你现在就去跟组织上说。”吴萍急切地对他说道。
吴萍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,韩明连夜回去把这事告诉了组织上,组织上经过调查后,非但没有批评处理他,还表扬了他。事情了结了之后,韩明特地到酒家来感谢吴萍。说自己怎么就犯混了,平时经常做人家的工作,到自己身上就糊涂起来了,还好吴萍点醒了他,否则是要闯大祸的。
吴萍诚恳地对韩明说:“到了我酒家,每个人每件事,我能关心的都应该关心的,这是我的职责。所以,你是不要气的。”从此,俩人便成为了挚友。
三
京城多的还有老外。有些人有重洋媚外的思想,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,有这种奴化思想的人见了老外肯定会矮人三分,吴萍教育员工,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,中国肯定不会比外国差,特别是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上,外国人更是望尘莫及,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挺直腰板做人,我们燕京饭店是首都的一大窗口,我们要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一流的服务,一流的质量,一流的风貌,一流的人格,一流的国格。这五个一流后来成了燕京酒家的店训。吴萍要求燕京酒家不仅要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,也要做出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特色菜肴,这样酒家才能海纳百川,容纳四方,生意兴隆。而要接待外国人必须要进行语言交流,外语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一关,所以吴萍有意识地招聘了不少懂外语的员工,并且对员工进行多种外语语种的培训,酒家帮员工支付外语培训费用,培训合格者予以加薪,所以员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高涨,有不少员工甚至拿到了外语大专和本科的文凭。燕京酒家员工的外语水平在京城颇有名气,连外国人对他们一口流利的外语也感到佩服,他们常常树起大拇指对吴萍说:“你们店里不仅服务质量一流,你们员工的外语水平也非常了不起!”
有一天,有一个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年游叫三蒲友良下榻了燕京酒家,他也不出去游玩,只是问市公安局、各区公安局在哪里,然后早饭过后就跑公安局。大家都感到奇怪,认为不可思议,后来懂日语的服务员和他交谈,大家才得知他是来寻找失散在中国的哥哥的,但是好几天过去了,还是毫无音讯。
前几年父亲去世了,在弥留之际,父亲把三蒲友良叫到病榻前,要三蒲友良无论如何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,代他找到失散了几十年的哥哥。三蒲友良含泪答应了父亲的遗愿之后,父亲才咽气阖眼,说到这里这位日本老人唏嘘不已。
第9章燕京酒家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